围棋起源与演变

围棋,起源于中国,传说为帝尧所作,据先秦典籍《世本》记载:“尧造围棋,丹朱善之。”晋张华在《博物志》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:“尧造围棋,以教子丹朱。若白:舜以子商均愚,故作围棋以教之。”中国古代称为“弈”,西方名称“Go”,围棋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。围棋是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,流行于东亚国家(中、日、韩、朝),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。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。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,流传到欧美各国。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,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。

百度百科关于围棋的传播如下:
中国和越南的交往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,西汉时曾置交趾郡,辖境包括越南的大部分地区。围棋在越南开展流传的情况未见史籍记载,但估计不会晚于12世纪。元至元中(1280年左右),曾派徐明善出使安南(即越南)。他在安南曾观当地贵胄子弟弈棋,作了《安南春夜观棋赠世子》一诗,中有“绿沧庭院月娟娟,人在壶中小有天。身共一枰红烛底,心游万仞碧霄边”等语,足见当时越南围棋已很流行,而且也很讲究高雅的情趣。
明代郑和下西洋时,曾看到围棋在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的情况。如记录沿途风光的马观的《瀛涯胜揽》就说:“三佛齐国俗好……弈棋。”三佛齐国即今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。这说明东南亚国家至少在明以前,围棋就很流行了。
围棋传到欧洲的时间有不同的说法,一般认为是17世纪中叶。
围棋运动现已遍布世界各地,唯中国大陆、中国香港、中国台湾、日本、韩国最为兴盛;西方国家已渐热;东南亚正在发展中。截至2017年,职业围棋水平最高的国家是中国和韩国。韩国在对战中国上渐居下风;而日本已经难以和中韩抗衡。
围棋使用矩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,正规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,361个交叉点,棋子必须走在空格非禁着点的交叉点上 ,双方交替行棋,落子后不能移动或悔棋,以目数多者为胜。因为黑方有先手优势,故而人为规定黑方局终时要给白方贴目。中日韩等各国制定的竞赛规则略有不同。